自序 万物皆花园
每年,我都非常希望能将当年所拍摄的花园图片,制作成一份美丽的台历,这样可以摆在桌前随时翻看,感受那些岁月的花草和时光的花园。 我也依然习惯于在纸质的台历上标注一些信息。“花园台历”的意义不仅仅是标记日期和时节,更多的还是起到了笔记的作用。
在数百张备选的花园图片中,我会精选出最大气的场景图作为新年的开篇题图。 翻开新一年的月历,每一枚数字都代表着日月的昼夜轮回,每一格都意味着光阴的斗转星移和春夏秋冬的代序,每一页都代表着不同时光的温度,代表着一个不一样的花园天地,每个季节都是新鲜的、缤纷的。
人之为人,为什么和花园息息相关?这是斯坦福大学教授罗伯特·哈里森提出的命题,他并没有一座真实的“自己的花园”,他认为其实花园是对许多与园艺没有实际联系的文化活动的比喻。 他把斯坦福大学中的金斯哥特花园当作自己的后花园,还提到古希腊学府、古罗马的别墅书院、英国的花园式大学,还有富有田园意境的传统美式校园,其实各著名学府都与花园密切相关。
是的,人们创造了很多词来表示花园,比如园林、庭院、庭园、园圃、花圃、农园……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德国著名作家黑塞,有一本《园圃之乐》收录了他很多关于花园和自然的诗文,记录黑塞带着家人退隐山间,在耕读中、在园圃里获得的宁静与乐趣。
黑塞对于园圃的热爱源自于童年时代母亲的影响,九岁时母亲就将一小块园畦拨给他栽种照顾,之后他在博登湖畔盖恩霍芬的农园和瑞士伯尔尼的花园,都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。
黑塞的第一篇“农园体验报告”名为《园圃春望》,这篇报告广泛地谈道: “从事园艺的乐趣大抵与创作欲和创作快感相似。 人们可以在一小块土地上,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去耕耘,种出自己夏天爱吃的水果、爱看的颜色、爱闻的香气。 人们可以在一小畦花坛或几平方米的裸地上,创造出缤纷灿烂的层层色彩……”
其实不仅仅是黑塞,历史上很多著名的大文豪都有过耕读的体验,花园对他们的创作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。 我曾翻译过《作家的花园》的后半部分,每翻译一位作家和他的花园,就仿佛打开了一扇专属于他的花园之门:里面繁花盛开,落英缤纷,无人打搅,只有我一人在其间自由徜徉。对于花园,我真的热衷并沉醉于这样的深度拜访。
这几年我住在城市的公寓,每两周才能回到郊区的花园一次,但我依然喜欢在花园台历上特别标注出中国的二十四节气。 这几年,在媒体的传播中,二十四节气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,其中蕴含着很多关于花草树木的生长信息,一度我还想做一本给小朋友们阅读的花园节气绘本。不过我不会绘画,眼下还只能停留在脑海的花园中。
在都市,拥有一座花园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 大多数人没能拥有一座真正的花园,但在我看来,心中有花园更重要;或许你的花园面积有限,但心中的花园却可以是无边无垠的:因为万物皆花园。